close

最近找師父問事的,大多數還是在人生的苦難中打轉,領悟不出一個竅門出來,所以師父針對這個主題,特別再做更深入的探討。

所謂修行修心是大家耳熟能詳,且一致認同的一句話。但很多修行人去找師父討論事情,仍然是在問生活苦難的問題,因為沒辦法去達到一個心境上跳脫的動作。而所謂的修心,說的便是讓自己坦然地去面對自己、面對事情。很多生活上不順的苦、家庭上相處的苦、工作上壓力的苦.....都是自己沒有真的做到坦然的面對,才會因此產生的。

這幾天就有一位師姐,因為家庭生活上的種種苦到廟裡請教師父。她跟婆婆及小姑們相處上有很多的障礙點,她一直忍著這些無法溝通及無法渲洩的情緒,長達十多年的時間,也因此造成嚴重的睡眠品質不良,變成一隻大熊貓。她的小姑們雖都已經出嫁,但全都搬回娘家住,吃娘家的也用娘家的,因為怕被講閒話,所以就百般地打壓這個嫂子,當這個大嫂做一些有益於家裡或孝順公婆的事時,她們就會奚落大嫂,說她是「假好心」。當這大嫂想教小孩做些家事時,小姑們又會跑來跟小孩玩,並說家事讓媽媽自己做就好了。當大嫂把家事做完時,又會來數落哪裡做得不好,不得宜的。這些言行,擺明把大嫂當成佣人般的嫌棄,當下都會讓這大嫂的心感覺很受傷,也覺得自己下一代的教養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於是這位師姐選擇了逃避的心態,乾脆每天都在公司加班,不想回家。最近剛好又遇上老公沒工作,不敢讓婆家的所有人知道,她只好又去兼個差,賺錢補貼家用,卻又被講話了,說她怎麼一個女人家,每天都搞到半夜才回來,但老公並沒有出面幫她講話澄清。她就類似這樣的情形隱忍了十多年,一直不正面溝通,用逃避的心態來面對。

師父針對這樣的情形,是建議她~既然修行是修心,那就該用不一樣的心境,來面對同樣的事情,先讓自己的心態去做「離境」的動作,不要把人家批評的點點滴滴先記恨在心頭,不然很多溝通會變成「倒垃圾」的模式。可以先捫心自問~是否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自己下次改進。或是問問婆婆,借由別人的觀點來提醒自己~哪裡是做得不夠的,可以再加強調整的。好言好語問一下,婆婆看在眼裡,會去省思過大嫂所做的一切,誰是誰非心裡自然會比較清楚些,或許小姑們在批評時,婆婆也會幫忙大嫂講話。

只是一般人大多是用「入境」的方式在溝通,因為自己的心已經受他人影響,所以就會霹哩叭啦一直用反彈的情緒在講事情,說自己已經做得要死要活的,還被嫌東嫌西,不然是要怎樣.......諸如此類在訴苦的話。當這樣的反應沒有用時,接著有的人就會開始選擇擺爛或逃避的態度來冷處理,就不管事情了。也有的人是變成自己以訴苦的方式,來講別人的長短,論別人的是非。但這些態度對事情的解決,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

唯有選擇「離境」的方式,以坦然的真心來面對及溝通,才有辦法找到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並取得大家的共識,讓事情有一個轉寰的餘地,才能把真正的問題點化解開來。這也就是師父常強調的一個觀念,唯有「境隨心轉」,才有辦法達到真正的「離苦得樂」。不然一顆時時「入境」的心,心都攪和在當下了,跑到他人的局裡去了,不在自己身上了,如何安心自在呢?這當然就快樂不起來了,不是嗎?

 

2011-11-06 15:21: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