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首重「覺性」,不管大家當初是抱著什麼樣的想法而來修行,但一個人如果對凡事總是不知不覺的,這會讓自己在修行上很難去精進,甚至是遇到了瓶頸也渾然不自知,亦或是不知該從何去突破。

然而現代人因為長期處於太迅速、太多刺激的情況底下,很多身體的覺受早已失衡,也可以說~很多人對自身的「痛」是不知不覺,須要更強大的刺激才會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就拿我大部分的客人來說,身體很多地方明明平時就覺得是正常運作,無關痛癢的,但在我的手下~它們就無一不現形的會讓人覺得好痛!一來、那是因為肉身習以為常了,若沒有外力的再加諸於上便察覺不出來有所問題。二來、那是因為肉身在某部分的知覺力道下太重了,所以才會對其它的部分不知不覺。所以我在調理上的責任便是~用我的手告訴客人哪裡是切身之痛的,且須要改進的,這樣客人才會把專注力移轉到這裡,並開始注意這裡的問題。

然而「注意這個問題」也並不是把所有處理方式都放在這個局部,一直去作用它,這樣會容易淪為斷章取義的太過頭也太武斷,甚至是去忽略了真正的癥結。所以我們必須從點再去擴大成面的覺知,這才有辦法去觀察到它的種種層面是如何交互影響著,要如此深入解理了之後,才能真正的解套。因此當我們深入去觀察時,通常會發現~身體的病痛,很多都是心理上負面壓力跟生活上的不良習慣來引起,它是不會突然間就痛起來的!

身體的痛是如此,心理的痛也大致是這般的道理。舉個例子來說好了,一個人失戀了,所以悲傷了、心痛了。雖然知道自己失去了愛是心痛的,然而真正心痛的原因有再深入去理解嗎?是沒人來疼自己、照顧自己心痛了?還是經濟失去支柱而心慌了?是真的愛這個人才因此心痛?還是自己面子掛不住才來悲憤?.....其實很多人的愛是想利用擁有來滿足自己某些層面的欲望,但他們並不十分明白愛的真諦,如果真懂得愛,當對方離開我們才會是快樂時,那為何我們不能祝福呢?愛他,不就是要他幸福嗎?愛不是擁有,而是給予呀!當我們給不起或對方不想要的時候,就該對這段緣份放手了呀!為什麼還要念頭不斷呢?

在面對感受時,我們會有很多的念頭。無論是身體上的冷、熱、痛、癢、酸、麻.....,或是心理上的歡喜、討厭、氣憤、擔心、恐懼、悲傷、鬱悶.....,當它生起時,不要排斥它,也不要陷入其中,要像第三者(旁觀的觀察者)那樣,不帶批判、不加解釋地看著它,辨識它的種類、強度和停留時間,這樣才能看清自己的念頭。不要急著處理或是太快做反應,一急就添油加醋了,一亂就抓錯重點了!很多的掩飾、包裝都是在急著處理當中所做出來的反應。太多的轉念太快,也會讓自己視而不見。所以看清楚了,再慢慢轉念就好了,不要因為「會痛」就想直接包扎起來比較快,欲速則不達呀!

有明白自己身痛在哪裡、心痛在哪裡,一層又一層很誠實的去面對,才有辦法針對真正痛點來對治!

「觀身是身」、「觀受是受」「觀心是心」其實在講的都是誠實的觀察自己。就實實在在的去體會,不用包裝掩飾,是實際的貼近,這才是「真覺」而不是「幻覺」!去真實明白原來身體就是這麼一回事,原來感受就是這麼一回事,原來心念就是這麼一回事之後,我們就不容易捲入其中的隨波逐流。觀察而不捲入這便是培養「出離心」的開始,慢慢的我們便會懂得~真正放下內心的執取,有效地解除苦惱和不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古聖密拉 的頭像
    古聖密拉

    宇宙即生命 生命即實相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