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經上的記載我們不難理解,諸佛是經過百千萬劫的修行才能有所證悟,而祂們的行願是累劫累世永不退轉的堅定不移,所以祂們才能成就無量無邊的佛國淨土.......但試問想要依祂們為榜樣來修行的我們,曾幾何時堅定過信念持續做一件事情了沒有?肯為自己定心、定性的養成一個好習慣了沒有?若是都沒有,那也別太好高騖遠了,因為這樣的自己,根本就還未踏入修行!此時修行的助益都只是自己的想想而已,它沒有辦法真正發揮實質的效益!
如果真的可以明白這樣的一個修行道理,何不從最簡單的生活修開始,找出一個自己可以每天做、持續做且永不間斷的一個好習慣,就從這一個好習慣慢慢的調整與培養起,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看到持續做這件事的效益了! 很多的事情就是由這樣的一點一滴來慢慢做到的呀!
當然,要培養這樣的好習慣,是可以配合著自己的中心思想,找出向這個理念邁進之時,自己須要做什麼樣的習慣調整,有這樣的信念來做支撐,你會實踐得更貫徹到底!而這樣一個簡易的思考邏輯順序,你就已經將自己導入修行了!而且是最貼近自己、最跟生活融合,執行起來的困難度便大大的降低了!
為何佛教徒會說~每天定時定點持咒頌經,自然會有收穫並得到幫助?其精髓要義也便是在此,就只是這麼簡簡單單,養成自己定心、定性的一個日常生活好習慣,在這讀頌經文的當下,不也是每天挪出一個空檔,讓自己的心好好的靜下來,久而久之,自然會收到靜心效益。
而我每天在寫部落格,不也是在養成一個每天整理思緒的習慣,大家這樣一路看下來,我的心境、我的措辭、我的表達方式,不也是日益精進,越來越可以深入事情的核心!也或許並不是很明顯,但卻是慢慢的有所成呀!積沙成塔、滴水穿石,沒有什麼事不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如果大家只想的是速成法門,到最後一定是跌跌撞撞,也四處踫壁!
至於師父在修行之初,菩薩為了磨練他的耐性與定心,便規定他每天都要打坐滿三個小時之後,才可以離開打坐的位置,若中間脚酸想要休息,也只能在原地位置伸伸懶腰而已,是經過這樣的心性調整,也花數個月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師父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練到現在這個層級。
越急、越想一蹴可及,心就越靜不下來,一顆不平靜的心是跟修行背道而馳的,大家要慬記在心!越急、越紛亂,一切就都亂了套,沒有好好的按步就班,又哪來的順理成章呢?
如果要問~到底要如何做才是正確?要如何知道哪一項是適合自己、也是正確的選擇?那就請好好的問自己~養成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對自己幫助最大,也同時可兼顧自己的中心思想吧!
如果連養成一個簡單的好習慣都不願意,如果連日常生活的信念都尚未堅定之前,想要踏入修行談何容易!更何況是想要悟法、更何況想要成就菩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