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看完我所寫的隨緣之(四)~是悟法?還是誤己? 這篇文章後,內心是很有感觸的來跟我說~


師姐:妳好,我已很久……沒來看妳寫的東西了。這篇我看到一半時,就讓我感同深受,它讓我想到帶我修行的師兄,他讓道場其他人的感覺就像妳文章所寫的那位學佛者,但是當事人是完全的不自知。本來我對他的感覺也許沒那麼強,所以起先並不覺得。不過現在我也覺得他有些【貢高我慢】,為什麼當事人都不承認呢?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修行人沒有最基本的同理心那…哪來的慈悲心呢?既沒有慈悲心又何來的菩提心呢?這個問題已困擾我有一段時間了,我想這三個應該是有關連的吧!也應該不能少一個才是。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


因為有關於這三個心的相關文章我去年就已經寫過,所以我便把淺談「三心」俱足的自在與圓滿 轉貼給她來參考。她讀完文章後,又問了我這樣的一個問題~



之前有一位同事帶我去一間宮廟,我問了那位宮主一個問題:修行人是不是應該要有同理心、慈悲心、菩提心呢?宮主回答我:只要不要害人什麼心都是一樣的。我聽完也沒說什麼,只是她給我的答案我不能接受,我的想法是~沒有同理心?又何來的慈悲心呢?那!更不會有菩提心了!只是我不懂為什麼宮主會給我這樣的答案?她修行也修了二十幾年怎麼會給我這樣的回應?我真的不了解?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是認為這位宮主的回答其實也並不算錯,只是面對不同的人,是不能千篇一律的都給相同的答案,必須要因應每個人的內心需求來為對方講解,這樣的回答才會切合對方的心意。所以我想了一下,便這樣的來回答這位朋友~


宮主的回答也並沒有錯,只是所有的善心念都有著不同層次的積極性,或許她不想鑽研太多,或許她認為人只要一心為善即可.............確實,有的人要的只是一個簡單明暸,好讓他直接可達;但有的人要的是一個邏輯層次,好讓他可以循序漸進。因應這些不同的人,是必須給不同的答案呀!


聽完我這般的解釋,她釋懷了,不再因這些問題而困惑了.............


。。。。。。。。。。。。。。。。。。。。。。。。。。。。。。。。。。。。。。。。。。 


對於任何事的各個環結一定要多想想,這樣所明白的事理才會來通徹,當自己是真理解之後,自可針對不同人的心性給予最適切的建議,而讓對方也可以全然的來採納。


人要達成共識,說困難也是困難,說容易也是容易,就看說話者與聽話者是否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多想想而已。只要我們肯多用這樣的心思,很多的溝通就不會有所阻礙~


練習去聽懂別人在講些什麼,也練習把自己的意思表明清楚,多聽、多說、多互動,人與人之間才會來產生更多的交集。而內心的OS若不試著讓它傳達出來,有時會連自己迷失在哪裡都不會明白的,切記!切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