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這位朋友的對談是用行動電話,聊完之後,也到了我該洗澡的時間,於是便準備放水洗澡去,這時的思緒或多或少還是會繞著剛剛的話題,就在一邊放水,腦子似空非空的讓剛剛的對話一直浮現著的同時,「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從更深層的心底冒了上來,頓時間,我發現這個心法,用在這個情況時,是相當的好用!


而這句話用在這個地方的主要意義,確實也是要我們去做放下的動作。雖然我們想要愛情,但要了之後,卻得到的是更大的痛苦,或許不如捨棄不要,對我們會比較好!雖然別人可以給我們生活無虞,但要了之後,若只是無能的看別人的臉色過活,或許不如捨棄不要,以自謀生計,對我們會比較好!雖然很喜愛這個東西,但得到後卻是紛紛擾擾,或許不如捨棄不要,身心才能自在解脫對我們會比較好!


得到~常常是一體兩面,想要的到手了,不想要的也到手了!失去~也常常是一體兩面,不想要的遠離了,想要的也遠離了!如果真的可以看得透,其實這一切都是恰得其所的緣份安排,看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人生的過程中,領悟到些什麼道理,而這些道理絕對是有助於自己心性的成長,讓我們更知道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人生很多的情非得已,如果我們懂得如何去放手與釋懷,在包袱一個個的放下之後,確實我們的人生就可以重新來過了...........


若能明白世上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而已,把外在的一切去做適度的切割,當成聚也因緣、散也因緣的予以尊重,並認清對方並不是屬於自己的權限範圍,在任何多一分的獲得時,就會感覺是恩澤。用這樣的心態來處世,緣來時惜緣,緣去時祝福,內心裝滿的自然都是愛與感恩,對人生就不會感到晦暗與失望了,這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所要表達的精髓。


無所求的人容易知足,他在人生中處處感受到的是別人的恩澤,內心是「踏實」的快樂;有所求的人容易匱乏,他在人生中處處感受到的是不公平對待,內心是「空虛」的愁悵。而這些仍是自己的心態立基點不同而來造就的呀!


這些話我沒跟她說過,也想說或許寫成文章,到時再分享給她,用讀的比較能夠體會,所以我就先傳了一通簡訊給她:「把事情的結果先拆解出來,看什麼情況自己要做如何的面對與因應,先做好所有可能結果的心理準備,才不會這般無所適從,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自己要先多想想喔!」


沒想到過了兩天,她便主動傳了一通簡訊給我,說:「美月師姐,您好!這兩天我ㄧ直告訴自己要快樂過生活,因為犯錯的不是我。」我想經過這兩天的沈澱,她應該有領悟出一些東西了,於是便回覆她:「很好啊!能自己放下慢慢走過來是最棒。每段關係都未必圓滿,但卻都是學習,在放下同時,若也反省下次有機會可以如何做會更好,這樣的人生進步才是最多!」


這篇文章我都還沒發表,她的心境就已經有所轉變了~我想她應該跟當初的我一樣,願意放下之後,讓一切歸零,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再重新出發的平衡點,這時也就找回屬於自己簡單的快樂了!


而人並不是不足,只是外求或依附的太多,才忘了這個個體本來就俱足獨立存活的價值,而這價值是自己給自己的,所以快樂是自找的,而痛苦也是自找的!


當自己願意割捨讓心煩亂的一切之後,也衡量出自己的底限到底在哪裡之時,你會頓時發現原來自己可以生存的快樂空間還有無限的大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