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現在所領悟,我對「自在」的簡單解釋是~明白"自"己身、心之所"在"。而我對「圓滿」的簡單解釋是~"圓"眾生之"滿"足。所以我覺得中國字其實蠻有意思的,就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可以很容易的去拆解它的含義,而當做到它所表達的意思時,也就到達那樣的境界了。

 

要能知道自己身、心之所在,就必須要先有正知、正解及正念,確實知道自己心念的想法是中正不偏離的,確實知道自己身體的行為模式是合乎情理且不防礙他人的,這樣無論是身處在何時、何地、何境,這顆心都可以處之泰然、安定沒有罣礙。是因為對事情的模稜兩可、沒有定見、人云亦云,所以才會來懷疑自己、沒有自信、不知如何是好,如此一來,心如何靜得下來、如何定的下來呢?

 

當自己十分確定,是把身、心都放在對的位置時,就會明明白白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是為什麼要如此做,也清清楚楚自己在想什麼,而且是為什麼要如此想,自然而然就不會隨波逐流,也就不會懷疑不安定了。只是這所行、所想的一切,都必須是順應天理,合乎大道的法則,才能真正暢行無礙。所以有句古語說得很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便是在說明這順應天理的道理,唯有如此,才能行無所礙且永無止息的來精進自己。這也是我所謂的自在。

 

要能圓眾生之滿足,更是要將這法界的一切道理都圓融通徹之後,並時時刻刻運用在生活當中,才有辦法來做到。但要切記的是自己也是眾生的一份子,如何取捨自身與大眾的利益,讓這利益發揮到最淋漓盡致,且滿足最多數的人,這確實是須要很大的智慧。而當眾生都被滿足之時,身為眾生一份子的「我」也同樣的被滿足了,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所以圓滿絕不是指一己私欲的滿足,而佛祖也是在這樣的取捨之後,先捨棄了自己的家室,去尋求能為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最後他也因此而離苦得樂變成了佛。而這一切的所行所為都是在為成就眾生,但到頭來卻也是成就了自己。所以唯有依佛經所強調的以平等無差別的心來對待眾生,才有辦法來成就這般大圓滿。

 

所以「自在」是自己修持之後,凡事了無罣礙的結果,它著重在自己內心的境界,是所謂的「修心」;而「圓滿」是將自己融通的法理,確切實行在人與人相處時的言行舉止,並希望他人也是同樣的幸福與平安,它著重在對外的傳導與溝通,是所謂的「行願」。唯有「心、願」俱足,這條「修、行」之路才有辦法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

 

 

2012-07-09 21:09: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