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用最淺顯易懂的意思來解釋「自在」,我是認為當自己在跟他人相處時,不會有任何的障礙即是。
若要用最淺顯易懂的意思來解釋「圓滿」,我是認為當他人在跟自己相處時,不會有任何的障礙即是。
所謂的障礙便是心中種種的罣礙與無明,它是會引起令人不舒服的情緒反應,進而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時便要啓動自己生活的經驗值來化解,而當順利克服之時,便是累積了自己的智慧。所以智慧不是空想、白想、紙上談兵而來,是要用心去領悟生活中的種種一切,並加以實踐而來。不然,自己都沒有試著去推行看看,怎知領悟而來的是真智慧還是再一次的「自以為是」呢?
每當自己在與他人相處時,只要一遇障礙就先反省自己,試著從各個角度去思考,把自己不足之處補足,再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取得自己對是非對錯的平衡點,該取、該捨、該握、該放.......練習到掌控自如時,就不會有任何的障礙可以困住自己了,即所謂的「自在」。
但自己「自在」了,並不代表別人也是可以很「自在」的接受你,世上千百萬種人,個個喜惡都不同,你認為對的,別人不一定認為對,你認為好的,別人也不一定認為好,如何拿捏自己的分寸,不去障礙到別人,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了。
所以與世隔絕的自修方式,固然精進自己不為俗務所擾,但是否融通世間之理,卻是有待商榷。既然佛說:「佛法處處可得,面面俱到。」所以,我們何不走入人群,試著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無所障礙的喜歡接近你,這樣才叫做真的得「法」,你說不是嗎?
而當你真的做到別人在跟你相處時,都不會有任何障礙時,相信你已經累積了無限的智慧了。
2012-07-12 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