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情」也就是所謂的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都只是心的行相而已,充其量也就只是心的不同狀態罷了,是心正處在某一種狀態底下,這只是心的感受,並不是心的本身,不把自己的意念變成心的種種狀態,只要意念不起,心就不會起任何執著的相,而把「七情」歸零,意念自可不起,明白此相就可以更懂得放下了。


人總是會把種種外面來的因緣或是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因為內心有所感受,就造就了心情是處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不同的狀態裡,這些都是意念受到外在的種種刺激,並受到欲望的牽引,才會來觸動這顆心,心就會因而起了念,念就會導引出情緒,接著就產生了喜、怒、憂、思、悲、恐、驚。


我們是因為起心動念的關係,所以心才會產生這種種現象,是心受了外在的誘惑,而來對事情產生諸多的想像。我們修行有時也會如此,若有一同修說他感應到什麼,其它的人就會跟著開始穿鑿附會,把自己剛剛的感受附和進來,最後就把這個答案當成是事實,但真相真的就是如此嗎?


既然我們說修行是要修這顆心,所以就要把事情回歸到原點、還原它的本相,而師父之前文章也曾經提過,要大家去整理自己缺點並寫下來,在知道自己有這些缺點之後,警愓自己不犯、且不去起這樣的念,這樣心才能達到真正平靜,才能真正的把心的現象展現出來。而當自己心的現象真正展現出來的同時,便可以發現佛法無所不在。


是可以把「法」當成我們在呼吸的空氣一樣,我們是時時也處處地融合在它當中,就連我們身體裡的血液也是帶著空氣的,所以把法形容成空氣是在恰當不過的比喻,因為法就像空氣一樣,它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我們一直都融在法裡頭,就像我們融在空氣一樣,所以才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在心越靜之時,才有辦法感應到它的細微之處,才有辦法強烈感受到它真的是實實在在就充滿這個法界的。所以當年佛祖證法的同時,也說過這樣的話~「法」並不是祂所創造出來的,而是本來就一直存在的東西。


既然我們的心、我們的身、我們的意本來就一直融在法界當中,這代表我們本來就融於法的,那為何還要四處去求法來告訴自己怎樣才叫做修行?而尋尋覓覓的結果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很多走修行已經一、二十年者的心聲,而真正的原因是在於他們一直都沒有靜下心來看清這樣真相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