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獨立自主,但偏偏教養的方式根本就抹殺了小孩學習獨立的任何機會,人的一切思考及行為模式都是學習、訓練而來,沒有時間與機會的培養,如何去成就這樣的一個人格特質。凡事有其因就有其果,並非天不從人願,而是一開始想法的立基點,就已決定會促成什麼樣的結果了。

當兒子剛出世的時候,因為先生跟婆婆硬是要我捨下他,去過自己的生活。當下雖然心痛,但在我排除這不捨之情,認真的思考過後,我得到了以下的答案:第一、有合必有分,所有的分離都是遲早的事,而且人生無常,所以就算是下一秒就必須分離,這也是難免的事。第二、若兒子跟著我,只能得到我一個人的愛,那我何須獨佔,就讓婆家所有的人來愛他吧!雖然他們愛的方式,我未必可以認同。第三、無論什麼樣的選擇,總是有得有失,我又何必堅持兒子非得跟著我才是對的。

想清楚以上的前因後果,我對這件事就釋懷了,我當時仍然選擇守在他的身邊,我不去計較我當時的付出到最後還是會註定是別離這個答案,就算只是短暫的陪伴,我也無怨無悔,能陪多久就算多久囉!只是沒想到這一陪下來,竟然也長達十二年了。

現在回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個事件,我反倒覺得那是一個不錯的契機,不但讓我做好該有的心理準備,也讓我更明白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他,才是真正適合他的。既然已想清楚我不可能一輩子陪在他身邊,我幾乎是用沒有人在他身旁的教育方式,凡事我都讓他自己來,除非逼不得已,我才會出手介入,我通常都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在一旁看著他的。

從兩、三歲開始,我帶他去公園玩時,我很少帶著他做任何活動,可以說就丟著他,離他約十步以上的距離,看著他自己玩,或找別的小朋友玩。這過程當然會有跌倒或跟小朋友起衝突的時候,雖然心裡也會痛、也會不捨,但我都讓他自己爬起來,或自己去解決自己的糾紛,也因此,這十二年來,無論他到任何陌生的環境,他都可以獨處,不須要家人的陪伴。他也從來不曾跟我哭訴過什麼,EQ跟交際手腕,都比一般的小孩子來得好很多。因為他從有記憶,一開始跟外人接觸時,就是獨自一人面對了,所以他就不會有任何適應的過渡期。

記得有陣子,我在大陸工作兩個月,到最後是我自己太想兒子,不得不辭掉工作,一路上哭著坐車、搭飛機回台灣來跟他團聚。回家時,問他這兩個月有沒有想我,他竟然跟我說~不知道、沒感覺。我婆婆說我該檢討,但我清楚明白,我就是要成就兒子這樣的一個性格,我才能隨時不為他操心,並打從心裡知道任何時候他都一定可以自己過得很好。

對於我的教育方式,身邊就有人覺得我很無情,怎麼什麼都放著讓兒子自己來。但他們不知道,我就是明白自己情用得太深,為了怕太多的無法割捨與放心不下,我才必須要這麼早就做準備來預防未知的某一天~終究要別離。

我也讓兒子自己來做任何有關他自己的決定。但家人都說他還小,不會懂什麼才是恰當的選擇,所以他們最喜歡幫別人做決定,殊不知這些決定真的就是適合別人的答案嗎?我是認為,讓本人自己做決定,並要他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起責任,這樣才能訓練他該如何去面對抉擇。從小開始訓練起,可以從小失誤慢慢去磨練,因為小時候的決定都不會太重大,選錯有什麼關係,而且還有我們大人在旁協助著。不要小時候都不訓練,老是直接下指令要小孩做什麼、做什麼的,這樣他就不會有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邏輯觀念。因為我給兒子選擇的權限,所以他就會有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轉折的改變與彈性,這一切,難道不是花苦心培養而來。

只是我的觀念好像還是很為身邊的人詬病,他們習慣母親就是要承攬一切,就只認為捨不得讓小孩吃苦才是真正的愛。不過很多看過我們母子相處模式的同事,就十分激賞我的教育方式,也都很喜歡跟我的小孩做朋友,他們都說他是完全不會無理取鬧的理智小孩。

凡事有利也有弊,就看自己用什麼角度取捨。而且一開始種下的什麼因,自然會造就出日後的一切後果。面對抉擇時,有時也要考慮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結果,不要什麼都難以取捨或一開始就選錯方向,而造就到最後,什麼都不是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