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首重修心,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個性、習慣,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態度、想法……所有的一切更符合法,讓自己明白法在闡述的是什麼,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修,才能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跟角度,以放下自己的妄想跟執著。只是大部分的人本末倒置,以修得神通力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但問他要神通做什麼,就答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覺得有神通好像比一般人厲害,感覺好像對自己會比較好些,這也或許是一般宮廟的誤導吧!所以才會讓很多人修偏了而不自知。

所以修得神通力是修行的第一迷思。很多人在有感應之時,就老是會問自己問題,殊不知這時很多的答案是自己給自己的,然後再用感應到的畫面及現象,以幻養幻,這樣一直修下去的結果,是在修入魔。至於神通力應該是在自己修得不錯之後,現階段有須要用到之時,神明才自然給予的。像師父在用神通之時,一定會請示觀音師父,以免錯用了法,干涉了不該干涉的因果,而造成了「憨善事」一件。

而一開始的神通感應力,是神明要讓我們知道,是真的有仙佛的存在,要我們好好修的用意,所以,不用沈浸在這感應當中,將之歸零,從心好好修起。只要心態修得融通之後,很多的法自然也可以運用的自如了。

修行的第二迷思是~很多修行人都會去問自己是誰轉世下來,或被告知自己的哪一世是什麼,很多人因而迷思在這樣的答案裡。有一位師姐,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到師父的廟裡問事,這時師父剛好不在,她一直強調自己是觀音菩薩座下的龍轉世,所以自己額頭上有些龍的特徵,而且手指也很柔軟,可以折成龍爪的形狀,在場的師兄姐跟她說什麼,她就聽不太進去。直到師父回到廟裡,見她如此執著在這個迷思,就反問她:「假設妳上輩子是總統,而上輩子的總統跟現在的自己有何關係?可以幫自己生意好一點?可以幫自己人緣好一點?可以幫自己錢財多一點嗎?」她當然明白答案是否定的了。

是誰轉世對這世的自己來說,真的不是重點,而是自己的心態、想法、作為是否能真正像菩薩一樣,來發菩提心,來行菩薩道,來利益眾生,唯有心存善念、言行舉止為善、勸人為善,當下自己不就等於是菩薩了嗎?之前師父就分享過這樣的論調了。就算自己是觀音菩薩轉世,但若做不到圓融、做不到聞聲救苦,那又如何?

累世的修行對自己唯一有助益的,只是這世帶來的東西比較聚足,在喚起自己的記憶後,更應該把過去所修在練起來之後,知道如何去行菩薩道,知道如何去利益眾生,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修行的第三迷思是~很多修行人都會去問自己的主神是誰,想修回祂的法。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等到自己修行到位之後,神明自然會來挑選祂要的徒弟,這時才會有真正的主神。而在這之前,或許會有很多神明經過,也看你修得不錯的同時,會送個令牌、印章……之類的給你,但這都不代表什麼的,也沒有必要去問為什麼。這時,也沒有必要去問自己的主神是誰。

另外一種情形是,如果自己覺得跟哪一尊菩薩有緣份,可以自己來請示祂,問祂是否願意收自己為弟子,以這樣的名義來拜師,菩薩准了之後,才算是有主神。而在這之前,只要自己認為哪個道場的氣場適合自己修行,而其主事者的觀念自己也認同,都可以先在這個地方試練看看,看有沒有後續的緣份發展。

修行真的首重心法,要真的懂了,考試才會及格。而懂的是什麼?就是「觀念」這兩個字而已。而不是去迷思在以上所述的三個盲點。所以師父在傳我法之時,也是以心法為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講述佛經上的觀念讓我理解。只是師父有先自行消化過了,所以再轉述出來,就變得很簡單,也很生活化了。

修行真的簡單修就好。如同自己只剛會騎腳踏車而已,何必就急著去看機車或汽車的款式。修行也是如此,何必去問自己還並不是很理解,而只是想到或好奇的東西。就算別人跟自己說,有天自己會修到菩提道,被神佛賜予法身,往身之後會變成該神佛的分靈,分配去當廟神或家神,但自己若因此而怠惰不好好修,未來的這些說法會變成真的嗎?等到事情不照此說法發生時,該去怪那個說的人嗎?其實一切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不好好修,不好好練,最後還是一事無成。那把一切問在前頭,有何用處呢?

師父最後強調,是因為在行菩薩道,在做利益眾生的事,神明才賜予神通力,才讓自己因而練就。並不是修行的目的,便是在練神通,這是不一樣的出發點。只有心法領悟到哪裡,法自然可成就到哪裡,神通也必然練成到哪裡,是神明適度的給予,才會把這樣的能力聚集身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古聖密拉 的頭像
    古聖密拉

    宇宙即生命 生命即實相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