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上有辦法做到觀自在?
我:可以呀!當不再批判了,一切皆「受」了,便是~
他:進化了,幾句話就解釋完了
我:它的主要精髓要義就大概是這樣呀!但卻是用我一顆破碎的心去換回來的呢!
他:可是回頭看只是過程,當下是破碎,現在應該是整顆好好吧
我:對呀!這是必經之路
他:所以多破幾次吧~ok的
我:確實是ok的!就像觀世音菩薩也是對眾生失望,並粉碎了自己之後,才現千手千眼的
他:可是那也是觀音走的路,只有走過才有法體會
我:其實這是每個要覺醒者都要走過的必經之路
他:真假~
我:確實
他:那我還沒覺醒
我:也有覺醒啦!願意反觀自己的人都算是覺醒了,只是要大徹大悟,一定要苦難來磨~
他:這不禁讓我反思為何一定要有苦難才能大徹大悟。也有先知先覺型
我:苦難只不過是來驗證~你到底是否徹悟過關了沒!
他:那我了解了,應是全數過關我才有辦法悟到這些,不然我應該自甘墮落
我:也或許,自己走過的路只有自己才明白~
他:一切都只是過程
我:是啊!就是這些過程讓我們學習成長的~
他:剛想到兩個問題,一是如果是求神通,那求神通為的是什麼?也就是初衷。另一個是為何有人說到自己已證次地菩薩,美月姐和我聽到沒多大反應,只不過就是個名詞罷了,為何有人聽了會反感和排斥。
我:每個人追求神通的初衷都不會一定,但通常都是為了想達到一個目的,才會去追求神通。
當這有所求之心生起時,其實就已經是苦難的開始之時。而這苦難的大小又跟有所求的是否強烈成正比……而通常求神通的人還有一種普遍心態~就是貪圖方便,用一種貪念來修行其實就已經違背修行了,因為修行是要我們學會不求,那又怎會去想求神通呢?所以起心動念很重要,尤其是引導者。
所以最初的「成」是這個「求」字,但導致最後的敗也是這個「求」字。用有所求的心來處事畢竟不長久,當求不到之時,「嗔」、「痴」之心就也跟著升起,所以萬念首戒在「貪」,別無所求的做任何一件事就離貪了!
其實無論如何「說自己已證次地菩薩」這件事情真的是萬萬做不得,不管別人是否有做它想,但真修行人不會炫耀自己的次地。
一開始這個自稱已證菩薩者如果只跟比較好的朋友分享喜悦,這無可厚非。但後來如果他是見一個便講一個,這樣的心態就是過度的炫耀,也陷入現象當中~著相了!
佛經就說「不見如來,即見如來」,你都說「你看到如來了」,那你還真的看到如來了嗎?~ 所以懂這個道理的人,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遇到比較耿直的人,厭惡之情就寫在臉上了!
尤其如果常在人家在講自己修行還不錯的心得時,就又拿這件事情出來講,好像是要把人家給比下去,要用這樣的說法來證明自己是修的最好的那一個,當然就引起人家的不開心啊~如果連這一份自覺都沒有,又如何稱得上是菩薩呢?
這又是「差別心」在作祟,所以千萬不要跟別人「較長短」。而會想比較又是「貪」心升起,所以衍生出來的「嗔」、「痴」之心,當然就防不住了啊!因此修行首戒這個「貪」字啊!而「貪」字引動的常常都是一連串的傷害!
貪名、貪聲、貪譽……粉飾、包裝、虛偽……到最後都很容易毀了自己。
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