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核心在於下功夫去清除內心的煩惱及放下無明的因。
我們在修行時要放下種種的執著跟妄想,而心若要放下無明的因,首先就要在靜坐或靜下心的時候,做到無苦亦無樂,也就是把自己身心的罣礙點及執著點去做放下的動作,這樣才不會受自己意念的導引,而產生種種感覺及反應出來,這都會衍生出很多的想法,也是引誘自己的莫名之因,徒增自己的煩惱也失去了原本的單純。
不受意念的導引在修行上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結,用身體的感受去感應、用眼睛去看的感應、用耳朵去聽的感應,都會加入自己的意念去想像,而把原本的真變成了假,進而扭曲了事情的實相。因此很多人在幫忙翻譯之時,都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然後再用這先入為主的想法幫人家做解釋,所以翻譯出來的結果就會跟神明原本的意思有出入,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也有,這全是因為自己已經動了意念在先,所以才沒有辦法把握住事情的真實狀態。
是否能將自己的罣礙、自己的執著點,去做真正的放下,不去產生種種的想法、己見、先入為主、差別心,讓自己的起心動念去做真正的放空,唯有意念不起,才能真正謂之空。雖然這些講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執行起來真的蠻困難的,因為在接收感應時,大家都會習慣性的先起個念去感覺好像是什麼,然後就開始做無限制的衍生,而扭曲事情的實相。老是用差別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好像事情要怎樣做才是對的,但這都是自己起心動念造就出來的答案,並非神明給予的訊息。
而人在用修行層面去領悟事情時,也不要給自己太多的煩惱罣礙,總是認為自己感應不到、感覺不到、感受不到,把這些阻疑點先樹立起來困住自己,心裡總想著自己做不到,而別人做什麼建議也聽不下,反而忽略了一點~沒有把自己的這些煩惱障清除,就會被很多接二連三的無明想法弄濁了自己的心,因而亂了自己的修行腳步,產生種種阻礙了。
修行的根基一定要札得穩,所以很多觀念上是不能有所偏差的,「去清除內心的煩惱及放下無明的因」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不要去受意念的導引及誘惑,不去起這樣的因緣再衍生更多的因緣出來,這對一般人來說,要斷這樣的念真的很難。
不起心、不動念的去斷所有的念,才能把自己的內心清空,達到諸法空相的境界,心達到真正的空之後,真正的實相才會展現出來。不要什麼事情都要起心念動的去想像一番,把心回歸到最單純的原始狀態,這才是最真實的「真」。
修行之初若沒有把斷念的習慣養成的話,隨意的起心動念是很容易著魔的,而為了讓自己可以一直走在正道上不偏離,不讓念頭再去衍生念頭是必要的功課之一。所以在修行悟法的階段,不受意念的導引是一項必修的法門,一定要過關的法門,與其日後再做調整,不如一開始就把斷念的習慣養成。而且要能夠不起念,日後在跟別人分享法之時,才不會因自己的先入為主、自己的執著點及自己的差別心來判斷別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