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友在看完再多想想~去了解事情背後的深度及廣度 這篇文章之後,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您好,一般來說修行~不要求不要追!想請問勇猛精進和常精進與上面所提到的差別為何呢?謝謝!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曾納悶過,因為有位靈修前輩也跟我說~修行並不是要去追求什麼!那時我的想法是~若沒有要追求什麼,那自己又到底是在修什麼?所以前輩的這句話曾經讓我納悶過,也矛盾過。但他也沒再細說什麼,所以當時我對修行是很茫然...........
到了現在,我是不曾在想起這個問題了,只是沒想到,這位格友把我兩年多前的同樣問題又拿來問我,雖然很久不再思考這個問題了,但看到他問題的當下,我心中是馬上就有想法出來.......
應該也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矛盾過程,是走過了、經歷過了、也體會過了........所以才會用更精確的字彙來定義修行。或許「追求」也不能說是全錯,只是用這兩個字比較容易誤導而已,因為「追求」的解釋,比較傾向於在得一個結果出來,但我曾提過~修行是永遠的現在進行式,它的境界是永無止盡,所以又怎會有什麼結果呢?它是著重在我們實踐過程中的一步一腳印呀!
如果把焦點放在修行的「果」上面,就容易畫地自限了,所以師父就常跟我說~如果想要飛得高,就一定要忘掉地平線!因為它會侷限住心視界,一來可能讓自己以此為滿不再向前,二來可能讓自己覺得太遙不可及而無法向前,這兩個可能性都是因為自我設定了目標在那裡,才造成自己心態上的畫地自限。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一個人在追求某一個東西的時候,心態是有所為(ㄨㄟˋ)而為(ㄨㄟˊ),是為了想要有所得而去做,但偏偏修行講的是無所得才是真得,所以仍然又回到心態的問題,是起心動念的自動自發與真心誠意,而不是為一個目的來強行,這樣的原始心態不同,所悟的法就會不同,因此才會跟大家強調歸零與無我的觀念,有了這些觀念就不會因自我來設定目的,也不會因為這個「我」來產生執取了!
那要如何用無所得的心態來修行呢?又怎樣的一步一腳印才叫做勇猛精進呢?簡單的說,就是日常生活、行起坐臥都要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波羅蜜中下功夫。「六度」雖為六種法門,然互相含攝,並以「般若度」為前導。「六度」之實踐,一者為饒益諸有情,二者對治諸煩惱,也就是自己不好的習性「貪、瞋、癡」等。譬如由布施故攝受資具饒益有情,因持戒故不行損害逼迫惱亂饒益有情,由忍辱故於彼損害逼迫惱亂堪能忍受饒益有情。因精進故而能勇猛修諸善品減損惡習,由靜慮故伏除煩惱,因般若故消除無明能破諸暗獲得智慧光明。
布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 (財布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布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布施)。長養慈悲心。能除去五毒中的「慢」,對應六道中的天道。
忍辱:包括生忍和法忍:其為菩薩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而不生瞋業,以及外界的寒熱飢渴等。能除去五毒中的「疑」,對應六道中的修羅道。
精進:其中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精進修持其餘五度。意指身體力行善法、勤斷惡根,對治懶惰鬆懈對應六道中的人間道。
持戒:指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和施行善法,若真持戒清淨能除去身口意的三業。能除去三毒中的「慳貪」,對應六道中的餓鬼道。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能除去三毒中的「瞋恨」,對應六道中的地獄道。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修行般若以破除、遠離「無明和愚痴」,令諸煩惱不得自在。有「緣世俗諦慧、緣勝義諦慧、緣饒益有情慧」三種。能除去三毒中的「癡愚」,對應六道中的畜生道。
要行這六度波羅蜜,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日日做好事,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只要大家持續不間斷的做,就是勇猛精進了!而且會在這一步一腳印中,發現境界中還有其境界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