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格友從我在修行的預知能力 的這篇文章中,節取出裡面的一段話~因為他沒有去把對方的前「因」後「果」搞清楚,便隨意把別人的事情說出來,所以才擔了別人的業 是因為前世「因」,才會得今世這樣的「果」,也有很多病痛是因果業力來造成,也有些是冤親債主來催討,所以當自己知道事情時,是不能擅加干涉的。除非有能力把因果簿調出來看,便可了解這個人是因前世犯了什麼過錯,才造就今生的種種苦果,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跡可尋,自然就會知道是不該幫忙的。只是一般人是看不到因果簿的,就算師父開廟,雖有領旨令可以辦事情,但當他做這一類的「憨善事」時,還是要受罰的,更何況是一般人。


針對我這樣的說法,所以他問說~如果您在河邊看到一個3歲小孩載浮載沉,他就您身邊,只要伸手把他拉出水面即可獲救,這時您看到是有無形領著所謂令旗來討債的,或者是菩薩說此命該絕,因為小孩的因果本就如此,又或是趕緊把因果簿調出來看,便可了解這個人是因前世犯了什麼過錯,才造就今生的種種苦果,再出手搭救,在未完成因果查詢之前之前,所以就只能眼睜睜的看這小孩沉入水底嗎?還是另有方法呢?謝謝!


。。。。。。。。。。。。。。。。。。。。。。。。。。。。。。。。。。。。。。。。。。。。


其實針對他這樣的小小問題,我們也是有很多的層面可以來探討~


大家可以發現,我的部落格裡大多都是在講故事,而且很多都是親身經歷的故事,而且我都會很詳實的來紀錄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會這樣寫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家知其所以,然後再去體悟。然而一個事件就算再怎麼交待,其實也很難說得面面俱到,所以大部分我還是會抓其中想表述的精髓來交待清楚而已,但若再探究,若再換一個角度來說,其實有時一個事件的層面真的是包羅萬象,探究不盡!


就拿格友所節取的這段話來說,其實它的前面還有一段話才是真正的關鍵,是由前面的這段話為起因,才會接著來引導出他所節取的字字句句,而我這段話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師父廟裡有一信眾,就是愛管閒事,每次人家問他什麼,他都會二話不說地回答,就算路上遇到陰的來拜託,他也拍胸脯保證,照單全收。他現年才三十歲出頭,雙腳的膝蓋退化得跟老人家一樣。師父要他以後不可以再如此做了,因為他沒有去把對方的前「因」後「果」搞清楚,便隨意把別人的事情說出來,所以才擔了別人的業。


為什麼說前面這一段話很重要?因為它所闡述的是一個修行人心態偏失的問題,「愛管閒事」與「照單全收」的背後代表的是~這一個人有認為自己很行的心態,所以他因犯了貢高我慢,而壞了因果的綱紀,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受到神明的處罰呀!


是為了不希望大家在修行有了預知能力後,就拿出來隨意炫耀、貢高我慢、目無綱紀,所以才會來寫那一篇文章,而這也是裡面所要表達的一個精髓之一,所以才說~文字不能只單單看表面,更不能斷章取義,而是要去領悟它所要傳達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呀!


因此那篇文章並不只是在說幫不幫忙或救不救人的問題而已,而是修行人用什麼心態來幫人與救人的問題,也是值得大家來省思的.......


釐清了這樣的一個觀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是否要救這三歲小孩的問題~


我想,如果大家在河邊看到一個三歲小孩載浮載沉,而他就我們身邊,只要伸手把他拉出水面即可獲救,這時,我相信無論修行層級是何高低的人,就只要看到是這般的情形,二話不說,手伸出去馬上救人便是,有誰還會管是否有看到無形領著所謂令旗來討債的問題...........第一、修行不到境界看不到,所以會救。第二、修行有到境界,所以就算看到,但因為更俱慈悲心,所以還是會救。第三、這麼危急的事件在眼前了,誰還有辦法這麼靜心還去管令旗,甚至還去調閱什麼因果簿的.......當然都會以救人為第一優先考慮,而且就只是個舉手之勞而已,當然是直覺性的以救人為要緊!


因為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所以我並不認為菩薩會在此時落井下石的說~此命該絕,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若真該絕,就絕對不會剛好讓我們路過看到,而既然看到了,豈能見死不救。關於這一個事件,有一位精研佛經的格友也告訴我,佛經所謂的九橫死及十五惡死都可以救,而且功德無量的呀!至於溺水的事件,是屬於九橫死及十五惡死的範籌。


所以依我目前悟法的層級,這三歲小孩我一定會出手相救,而且我會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若真要揹負什麼業力,我也必須心甘情願,因為不出手相救,自己的內心一定會愧疚一輩子,所以是知其所以,不是義氣用事,既然要發那個慈心,就要勇於承擔一切的後果!


因此,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想仍然還是要回歸到每一個人的心境問題,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幫人與救人的這回事,只是想展現自己很厲害,還是真心誠意的為利他而行,神明會不會怪罪下來,看的就是你的這一顆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