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這世間或多或少會經歷別人的誤會、批判與咒罵,有時明明不是自己的錯,但為何別人總是看不清楚,會來無理對待,心中的無奈與困惑亦可說是無語問蒼天啊!至於這樣的問題癥結,師父提供了一個修行的思維來讓大家參考,這也可以說是人心因為修行的次第不同,所以才會來產生一些認知上的落差,若可以理解因起為何,或許大家就可以盡量不去造成別人的困擾,也不因別人所造成的困擾來心生計較了吧!

修行的初階為~聲聞!若再進階才能到達~圓覺。

何謂修行圓滿的人,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講~就是願意「自動自發」的人。而一般的眾生大多是「聲聞」眾,這些人就跟小朋友一樣,什麼都要人家講、什麼都要人家教、什麼都要人家來提醒,很多的規則都要一條一條的講明白,才知道要如何去遵守與執行,是經過這樣的日積月累之後,才有辦法慢慢來養成自己自動自發的習慣。而當一個人可以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之時,在修行上就可以進入到「圓覺」的次第。

「圓」是圓滿的意思,「覺」是自己覺悟、自己醒悟、自己知道、自己領悟的意思,是一切的智慧到達一個圓滿的狀態,便可以稱為是「圓覺」。在這個修行次第的人,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量,因為是用對方的立場來待看事情,便會明白對方到底為何是做這樣的思考與感受,所以就更容易看清楚問題的癥結在哪裡,而把事情處理得更圓滿且俱智慧。而要做到此,很多的事情都必須要以「自動自發」為前提的來執行,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進階,通常都是因為「氣急敗壞」而來讓事情無法圓融。人在「情急」之時,最容易用情緒反彈來溝通事情,因為失去理智,所以在事情的思慮上就欠缺了周到,性急之人做事很難圓滿的原因就是在此,很多事情就是因太急而來失察,才讓自己「不知不覺」的犯下很多不必要的過失。

也是因為眾生都是「聲聞」眾佔比較大多數,所以不管他人是如何的來打擾我們、講我們是非、甚至是罵我們,我們都要當成是菩薩在考驗我們的脾氣。修行人之所以跟一般眾生有所不同,便是在於我們願意調整自己且俱備出離心。而出離心的最基本,就是「不入境」~隨時都可以「處之泰然」,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講,我們心中的目標、方向都很明確,不會被動搖,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得起自己,也因為俱備智慧,我們知道要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有益的方式。

就算別人對我們不好,若自己已經修到圓覺的次第,俱備了慈悲與智慧之後,便不會再起計較之心。所以不管別人對我們好不好,我們也會記得永遠對人家好,永遠是笑臉迎人,而這也是在效仿菩薩的「慈悲心」呀!

我們拜佛求懺悔,便是在懺悔自己的貪、瞋、痴,而用此實踐在日常生活上,便是要把自己的情緒、脾氣放下,永遠呈現理智的一面,這才是真正俱備「覺」的智慧!

事情保持按步就班、不急不緩的一直來做,不要偏離自己的方向與目標,用最恰當的方式來執行且無愧於心,總有一天問題的癥結就會水落石頭出,大家便會明白誰才是真正有問題的人。

而既然修行修的是慈悲心、修的是喜捨心,就要有那個心量去接受與容納「聲聞眾」的種種偏差行為。而既然我們強調修行修的是「菩薩道」,就要效仿菩薩的利益眾生,那既然要以利益眾生為前提,就不可以跟自己的「菩提願」來相違背,該自己承擔與消化的困難,就要勇敢的面對!

以下整理四大重點,希望大家可以時時警惕自己,並早日提昇自己修行的次第~

1. 自動自發,不麻煩他人→不擾人,才能自覺!

2. 別人損我、罵我、言不及意→當做是考驗脾氣!

3. 我對人好,不求他人對等回報→考驗慈悲心!

4. 做事按步就班,不急躁→考驗耐心!要耐得住性子,心才有辦法靜下來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