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格友對當下修行人的為人處世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看法,他說:「為什麼有的修行人連自己不好的地方都不想修正呢?或許他們認為在道場或在宮廟時,只要做到脾氣好、個性好,別人就會認為自己修的好,但離開了道場,過自己的生活時,又把不好的地方表露的無遺,請問這樣不累嗎?給他人假像真的會很好嗎?我認識的一些修行人剛開始會跟我說修行~就是要把自己不好的地方修正、修圓,但跟我說的人都修行了好長的一段路,但在我看來她們都沒做到,又憑什麼來教正要修行的人呢?有的還把錯誤的觀念灌輸給正要修行的,如果出了問題誰要負責?唉!試問這些修行這麼久的他們,為什麼都只會說而不會真正的修正自己呢?我可以,她們為什麼不可以?修正真的有這麼難嗎?我不懂!師姐這是我這兩年來的感受。剛走這條路時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不懂,但經歷過一些事情,我好像成長了不少,她們讓我感覺到假像、虛假,這樣在修行下去有何意義呢?有時想到她們我真的有點傷感!不好意思,我又寫了一堆,又要麻煩妳看很久了。到現在我真的無法理解她們到底在修什麼?雖然這是她們的事,但我總覺得可惜,我不是要說她們不好,只是替她們擔心罷了!唉~」
針對他這樣的講法,或許還蠻大部分的修行人確實是如此,就包含我在內,偶爾也會發生像他所說的「知行不一」的情形,只是我內心的想法是~其實修行人充其量也只是一個願意多花點心思來調整自己的平凡人,他並不天賦異秉、他也無異於常人,只是累世累劫的粹煉,他慢慢開啟了自身的能量罷了!但人畢竟還是人,他還是會有人的心性與習氣,要調整是須要下苦心與時間的!只是他們目前願意去做這些事,並放在心裡警愓自己便是了!
而大部分都是人的觀念必須要先扭轉之後,接著言行舉止才會跟著上來,這之間的斷層,是會有一段時間的落差。也就是說通常都是觀念先到達了,接著言行舉止才會跟著慢慢到達,所以在這之前才會產生知道與做到的是不同調,而這不也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就是在想辦法把它們調整到同步的知行合一呀!
也或許我們在檢視修行人時是全面性的,尤其是面對當家主事者時,我們更容易用放大鏡來檢視,所以當對方不是百分之百那麼的完美時,我們就會來心生質疑。但人非聖賢,一定會有他比較弱勢的地方,或許在這個區塊,他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調整,所以修行是永無止盡的現在進行式,它並非是一個結果,所以我們要看的是對方有沒有改正自己的精進心,而不是用一個超高標準來介定他是否到達!
只是若真的無法苟同,就暫且先保持一段距離,一來再做適度的觀察,二來別因為別人的事打擾了自己的清靜心!
再則,修行修心是往內求,既然是要去看內在的自己,所以就不跟他人做外在的比較。師父也常告誡我,不要去管別人的修行是如何,管好自己的身、心、口、意就可以了。因為別人有他要修行的課題,我們也有自己要修行的課題,課題並不相同,要如何相提並論!或許他在別的項目很強,只是在這個項目弱掉而已,所以人才要持續的一直修行呀!
就像有時候我的行為舉止也是會讓師父來不苟同,然後他就會告誡我說~部落格裡的文章是拿來當口號的嗎?因為這裡面的很多篇是我自己寫的呀!我知道我哪裡須要調整,我也知道是該如何的調整方式,我的心有這樣的一個方向了,所以我把它紀錄在部落格裡。但要我跟這些才剛寫不久的觀念合而為一,也是須要給我一些時間吧!~可以嗎?師父!
請大家可以試著用菩薩「慈眼視眾生」的心境,再回過頭來看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會看到的是修行人的難處,而不會再是修行人的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