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樣一直跟隨著兩位師父的腳步修下來,也知道要一再提昇自己境界的不二法門就是「悟無了空」,雖然菩薩曾很明確的說明何謂「空」的意境~


心境非自性 證法非念心 清靜了諸相 諸法了實空


但畢竟我的層級差太多,是已經明白這四句話的意思在表達些什麼,還是無法去融通這其中的奧義,應該是所悟的方向仍有偏差,所以這次靜坐,菩薩才乾脆示現畫面,讓我更直接去體悟這其中的道理。


確實,要把自己的心境清空、清無對我來說並不是難事,我也可以很清楚的檢視自己的內心,一有雜質,我馬上就可以剔除得乾乾淨淨,就像我靜坐裡看到的那一個透明球體一般。只是它裡面雖然沒有任何雜質,但它畢竟還是一個透明的球體,所以它仍然是「有」不是「無」!


我知道這個球體是用來形容我目前的心境,它是光滑Q彈、純淨剔透的,而用這樣的心來觀照眾生,大家也像透明Q彈的果凍人,是平等無差別的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薑餅人一般,但這兩個相同材質雖都柔軟有彈性,事實上卻仍然是無法相融的,所以我的心充其量也只像個不沾鍋而已,任何東西放在上面,只是任其不沾染的滑落,但卻無法去做真正的融入。


我知道觀音師父的意思是~我現在仍然著墨著自己的一顆心在修行而已,所以只知道如何保持它的一塵不染,就如同當年五祖門下的神秀所悟「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還沒到六祖慧能的所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


所以祂要我跳出這個心的框架,才有辦法跟這三千大千世界融合,就像空氣一般處處都可穿透,也處處都可無所不在的融合了!況且有「心」就有「執」,心有所「感」,必有所「受」,只要心有感覺存在,沒有感覺也是一種感受啊!


這對當前的我來說~好難!雖然師父他早已經領悟到了這個境界,也曾跟我說過類似的道理,但那畢竟是他的所悟。而道理誰都會聽,如何領悟、消化變成自己的,那才是自己的證悟,自己才有辦法運用自如也自在。


只是經由這樣的意境引導,我約略明白菩薩的意思是要我去參透空氣的無所不在,它是有是無的存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也跟「法」一樣是無所不在的...........這是我突然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就是法、法就是我的完全合而為一時,那我也跟空氣一樣的無所不在了,難怪師父一直強調要融於法。


所以我得到的結論是~要如何拿掉心的框架來融於法,很簡單的一句話,開始計時,看我要花多久時間才能來悟透!若真的有這麼一天來臨的話,我想那時便應該就是「見性」的時候了,難怪師父說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咧~


而自從這次靜坐過後,我又恢復成原本空空如也的靜坐,就只是很單純的靜默坐著,讓自己融於法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古聖密拉 的頭像
    古聖密拉

    宇宙即生命 生命即實相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