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到師父那裡問事情,在問的當下也是當事人心最亂、最困惑的時候。而會到廟裡問事情的人,有八、九成是喜歡接觸神佛的人,所以自然而然對修行也會感興趣。只是人總容易被世俗的事情迷惑在當下,而不知如何解脫,但為何到廟裡經由師父指點後,答案就會從心裡由然而生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處理事情時,很容易掉入事情的框架當中,而越不知所以然,也越不知如何去處理。這是因為心不離境,思緒沒辦法從中去跳脫,就產生了「心隨境轉」的狀況,因困惑在事情的當下,當然就找不到答案,也沒辦法把事情處理好。

大家應該都有跟小朋友相處的經驗,我們做大人的都可以從他們的舉動中,去猜到他的下一步要做什麼,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會這麼清楚地知道這些答案,而且可以馬上把事情看得這麼清楚,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入他的境,心沒有隨他的境界在轉,所以當下便是用離境的心態來對待事情。

另一種狀況是,當別人找我們討論事情時,我們也都可以很直接且適度地給對方一個建議,這也是因為旁觀者清的緣故,我們沒有入對方的境,也沒有困惑在當下,所以才有辦法用跳脫的心境,幫對方找到適當的答案。這都是因為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自己無關緊要,且不痛不癢,所以才能有一顆冷靜的心來看待事情。

既然我們在處理事情的同時,如果是用這樣的方式便可以找到答案,那是不是把同樣的論調,拿來套用在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只要保持一顆離境的心,不要跟著事情的境界去旋轉,自然就不會越旋轉越入境,讓自己的心被整個局勢給困惑住,而產生吵架或冷戰的情形。在產生偏激的想法時,又急著想處理事情,事後,後悔的機率非常高。最好是把事情放下,讓自己去散散步,或看看網路笑話,讓自己跳脫這個境界,讓心情去做轉變,恢復以平常心來看待後,再來面對事情,自然就會知道如何來處理事情。

若回歸到修行的層面來探討,既然修行是修心,第一便是培養自己的耐心~唸經除了可以邊領悟道理之外,它還可以練耐心,讓自己耐著性子,每天固定花時間,去把一本經書讀完,慢慢便可培養耐性。第二便是培養自己的靜心,這可以從靜坐培養起,當注意力集中在放空時,周邊的一切完全都影響不到自己,由此來培養自己的靜心及定力。讓自己完全放空地去體會靜中的奧妙,進而去體悟佛經上所說的涵義,師父也是這樣從靜中去提昇自己的智慧,才能在修行的領域上,進步得這麼快的。

以上都是在訓練一顆冷靜的心,當心夠冷靜時,很多答案都會從中升起,可以讓自己把事情想得更周詳,而把事情處理得更好。所以處理事情的步驟便是~一、平常心,讓自己心情保持愉快。二、心境去做轉移。三、耐住性子。四、讓自己靜下來。五、去做靜坐的動作,幫助自己把腦袋放輕鬆,放空後,再把問題的癥結點一條一條找出來。這樣處理事情起來,真的就可以「境隨心轉」,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事情,最後把事情圓滿解決。

 

2011-11-12 23:38: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古聖密拉 的頭像
    古聖密拉

    宇宙即生命 生命即實相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