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在經歷過深刻的戀情之後,通常都會感嘆「相愛容易,相處難」,有人是選擇默默的承受,有人是選擇分道揚鑣來收場,當然也有人是選擇一再的爭執不休,但也不願意放了對方。愛一個人的兩情相悅是一種幸福,但面對另一半的種種行為與思考模式時,卻也因為每個人的環境教育而來標準不同,因此常常會有一些是自己無法接受得了,甚至是長期溝通無效的格格不入。

也有人是說~人有一種不好的慣性,總是對身邊人的最沒大沒小,是因為相處久了,熟悉了也習慣了,所以就不用在另一半的面前掩飾自己,有話直說、有屁快放,就算脾氣來了也不用管它三七二十一,一切就等情緒發洩完了之後,再看須不須要收拾殘局。~所以確實也有人是用著自己的任性來跟自己最貼近的人相處的!

其實人要搞定自己就不容易了,更何況還去承受別人的壓力,而很多的壓力並無其它,就只是「情緒」這兩個字而已。所以,上一句話說明白了也就是這樣的意思~其實人要搞定自己的情緒就不是很容易了,更何況還要去承受別人的情緒壓力。這也是為什麼EQ(情緒管理能力)這一辭會在現代社會學被廣泛探討的原因。

一個容易有情緒的人,便容易遇到溝通障礙。一來是因為自己無法與自己溝通,所以內心才會產生失衡、糾結,因而導致情緒。二來是因為在面對別人的情緒時,大多數的人都是不知所措的,深怕又誤觸對方的地雷,所以就不知如何溝通才會是得宜,甚至是害怕受對方情緒波及而不敢溝通或乾脆就不溝通了(少講少事咩!)。

所以情緒與溝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好情緒的人通常擅於對自己溝通,也擅於對別人溝通,這是相輔相成。當溝通是無所障礙,一切都有得商量,事事都可以轉寰。一個壞情緒的人不擅於對自己溝通,相對的也不擅於對別人溝通,這是惡性循環。當溝通有所斷層便不容易維持情誼的穩健發展,這也是很多良緣走到變無緣的一個原因。

所以任性的人放任自己的情緒隨波逐流,而一個懂與內心溝通的人,會調伏自己~告訴自己何謂「適可而止」。

止、觀,觀、止~凡事當止則止,止了才有辦法行「觀」,懂「觀」便知如何來止。「觀」是「觀照」,觀照自己,也觀照別人。所以修行並非是出世,真正的修行是在人與人之間。至於人世間最難修的情愛糾葛,如果你也參得透且進退得宜,那你也証得「大自在」了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