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每個人的標準真的都不一樣,自然對每一字句、每一話語的解讀都不盡相同。有時講的是南轅北轍的兩碼事,但所訴求的重點卻是同出一轍。有時心裡所想的是一回事,但話從嘴裡講出來的又是一回事。因為溝通真的就是這樣的不容易,所以我早早就養成了不去聽一個人說話的字表之意,而是去觀察一個人的肢體、行為、表情、語氣.......再來判斷對方的真正心意是什麼。但這不是鑽牛角尖的拼命思考與猜想,而是一種心領神會的直覺感受,這樣反而比較不會去曲解對方的心意,甚至可以抓住跟對方相處的重點模式。

所以如果偶爾你在跟我聊天時,發現我的反應變慢了,我並不是在發呆,而是在聽你內心的聲音呀!因為我不想用你所說的話來誤會你~

也因為感受的落差,我對每個人在陳述事情時,尤其是在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個區塊,我很少通用同一個講法,因應每一個人的心性跟邏輯,要傳達的角度跟力道都須要調整,所以有時是要把我對每一個人說過的話統統集結起來後,那才是我真正的看法,而且還可以發現裡面有一些的矛盾論調,不過卻是在對不同人傳達同樣的理念。

若下次發現我說法怎麼會如此多變時,不要懷疑,那只是因應人性所做出來的權宜,很多事理的剖析,一定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方才有辦法聽到心坎裡。而且有人只要用三分力就可以知其所以,但有人卻要用到十成力,他才能感受有所重要性,所以如何讓受話者把意思領略到位,考驗的是說話者的功力。

我也並不是在說我說話的功力很了不起,我只是在說我有在做這方面的思考跟練習,有練就會有差囉!所以不要又會錯我的意,我仍然還在一直練習著...........

尤其當面對面溝通時,再再考驗的又是臨場反應,要從對方的回應中抽絲剝繭,去感受他真正理解的程度、可以接受的程度,再調回自己的態度與使用詞句,好讓對方真的可以把話給聽進去。至於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這樣才有辦法達到一場真正的圓融的溝通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們都知道感情要順隨因緣,這是普遍一致性的觀念。但這順隨因緣也是有其一定的中庸之道,愛得過頭就會製造壓力,愛得不及又未免兒戲。所以當一個人因為感情的事來煩惱,因而尋問我們的意見時,總不能千篇一律的回答~你要放下吧!在有所鑽有所執的人面前,開導放下確實是一帖良藥,但有些人就明明縱情於愛情遊戲了,我們還叫他放下,那他不就更有理由來不負責任嗎?

雖說如此,但我們也可以都用「放下」這兩個字來讓以上的問題全都解套,而這時的「放下」是要對方放下偏頗的心性,不要太執著也不要太放縱,一切歸回平衡才能事事都得宜。所以一個字就有好多種解釋的中國字,如何運用得宜、如何不來曲解、如何不造成誤會...........這確實是溝通上的一大課題!

因此,溝通也算是一個我們修行的一個很重要環節,如何用不偏頗的心去聆聽別人的說法,如何用中肯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立場,不要有太多自己的執著點摻雜在溝通裡,才有辦法達成一場心靈純淨的交流。

而當有一天,大家都可回歸到如此的自然純淨,大家的心也都可以等無差別,那時就沒有人還須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