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先生慢慢發現師父給的觀念是受用的,所以在吃飯時,他終於願意把自己內心底層的問題拿出來討論。他問了一個頗有深度的問題:「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心甘情願?」這個問題一提出,我便斷定他確實是菩薩要找的人沒錯,而且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他現在正處於見山不是山的末期,只要這個心結突破了,他便可以還原真我之心,重回見山是山的本性了。


而老婆也在當中提出了另一個有深度的問題:「佛教不是講"無我"嗎?那如果一個人真的都做到"無我、無為",那不會跟經營事業的心是背道而馳的嗎?」想必她也是認同「無我」這樣的觀念,也想試著在生活上來實踐,只因還沒辦法很融通它的精髓,所以才會暫時覺得這是格格不入!


夫妻兩人都是因為內心世界與外在所為失衡才會產生這些矛盾的問題。是因為願意探究自己的真心,這些問題才會浮出枱面;是因為想要調整突破自己的境界,才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也因為兩人都具有慧根,才會往心靈來探究這些問題,只要慢慢找到方向與真我之見,他們的性靈便會掘起!


我目前還無法確認與他們夫妻之間是否有註定的緣份,但我知道在這八、九年我從未忘懷過他們,畢竟我是在身體健康的最谷底遇到他們,我接受他們的建議來調理身體,才讓這個我原本有點想放棄的身體起死回生,所以他們也算是我的恩人。


我也不確認我的夢境是否是菩薩來示意,還是我散發出意念去觀詳了他們的近況,並將畫面隱喻在夢境。不過他們確實在事業上及生活上都遇到了瓶頸,而這個瓶頸應該是很相似於他在當記者的末期時,一直想在生活上及事業上有所突破的心境,所以他才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在我夢裡吧!也如同師父所感應的,他們確實存在著一個盲點,只要克服了就可以突破目前的困境。


(PS. 每個人對困境的定義不同,有的人是要日子真的過的很苦才叫困境,但對他們夫妻來說,是因為對自己階段性的期許無法達成,才覺得受困在當下,並不是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苦喔!)


而這一趟聊下來,如果我的夢境確實是菩薩來示意的話,我也終於明白菩薩為何要招覽他們了,有慧根且心念為善的人,只要用在對的方向,都是行菩薩道的最佳人選,而他們兩人都是根器俱足的人,只差心的方向還沒有明確定位出來而已,但他們現在都已經在尋覓與探索,只等內心那一個好像該是如何的模糊地帶確認清楚,一切的方向就會了然於心了。


只是緣份有時是註定、有時是選擇,師父跟我只能把機會點帶到,希望藉由彼此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及邊修邊行的相互提攜,來突破所有人的境界,當然其中也包括師父和我的境界。但我們不能執著於別人非得一定要跟著我們的腳步來走,我們只能順隨他人的意願,來幫大家把各自的領域經營到最好而已,而這不也就是「無我」的精髓嗎?它是捨棄自己所想要的執著,去融入眾生所想達到的理想,並協助其發揚光大,依這樣的理念為中心思想來實踐,便是「無我」的境界了!


至於「無我」與「無為」的論調在先前的文章也有闡述,如果興趣可以點閱以下連結:


「共融‧共榮」之角度不同,人心失所


「共融‧共榮」之完全協助,完全融入


「共融‧共榮」之「無我‧無為」的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