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天佛教徒同事突然問我,如果修行修到最後,很多事情都可以溝通了,也可以知道的話,那小乘佛的修己跟大乘佛的渡人有何境界上的不同?

還好這個問題我前陣子剛好思考過,於是我便馬上回答她,在智慧的境界上會有所不同,修己是自己清楚明白就好,渡人是除了自己清楚明白外,還要讓其他人也清楚明白,這須要多大的耐性與巧思,所以用這兩種不同的心態為基礎來修行,所產生出來的智慧是差很大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要說話給自己聽,自己一定聽得懂自己在講什麼,但若要說到讓別人不會曲解自己的意思,這就有些困難度了。

她很認同我這樣的說法,嘴裡也重覆著,確實是兩者的智慧境界是不一樣的............

只是過了幾天,她又跟我抱怨一件事,她說,指導她開古箏演奏會的老師指責她,說她彈的古箏是彈給自己聽的,無法讓聽眾跟她產生共鳴,老師希望她的境界可以再往上提昇。但她覺得古箏演奏會不就是把曲子的技巧練到很純熟,然後完美的呈現給聽眾就好了嗎?這不就是最完美的境界,還有什麼境界可提昇的呢?

我聽她這麼一說,馬上就回想到前些時候跟她所談論的修己與渡人的論調,雖然她當時說懂了,但現在還有這樣的問題點提出,表示她對這個論調還沒有辦法融通。而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是,她有一個很棒的古箏老師,而且應該也是個頗具慧根之人,才會在演奏的境界上提出這樣的論調。

於是我跟佛教徒同事說:「老師跟妳所說的境界,不就跟妳之前問我的修己與渡人的境界有何不同,是很相似的答案嗎?開演奏會妳一定會有想要訴求的意識型態,妳是只要表現自己古箏技巧的匠氣就好?還是想要大家聽得懂妳的彈奏曲要表達什麼樣的意境,並進可融入這個意境且內心產生共鳴,這才是可以感動人的樂曲。前者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表達自己就好,後者是以聽眾為出發點,去揣摩他們聆聽時的內心感受,所以是不一樣的訴求。」

她釋懷了,不再覺得老師是在吹毛求疵,這確實是不一樣的境界,她會再努力突破看看。

只是每個的所追求的境界不同,並沒有說一定要達什麼樣的境界對自己才是好的,只要適情適性,便是自己最佳的選擇!

 

2012-05-23 20:3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