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我是否持誡?我本來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佛教徒同事見我啓靈後,仍百無禁忌地吃東西,所以她就問我師姐,靈修的人可以吃牛肉嗎?師姐本來就不吃牛肉,所以她也不知如何回答才正確,就有次當著我的面,問玉龍宮的師母,師母回答~牛、羊、蛇是不吃的。是從那時起,我才對這三種肉有所禁忌。
直到遇到師父,我又將這「吃」的問題再請教師父一次,師父說他一切隨緣自在,所以就沒有這方面的禁忌。其實我們只是生活修,並沒有出家,還是要過一般正常人的生活,不要造成別人和自己的不方便。
師父也曾跟我說過,有一師姐曾經非常鑽研佛經裡的說法,並且嚴格地在生活中奉行,但到最後,這位師姐發現,如此行事的道德標準太高,導至後來變得寸步難行,事事罣礙,什麼事好像都不能做,她也漸漸不敢再唸佛經。然而佛經所陳述的是佛的境界,但畢竟我們現在還是當人,所以不用事事勉強自己,有時只要觀念通達即可,再做恰當的調整。
昨天,阿門同事也跟我提出有關持誡的問題,她說她雖是很虔誠地信奉基督教,但她到目前為止仍未受洗,因為基督教的誡律頗嚴,她怕受洗後,如果無法嚴守這些誡條,是沾辱了教義。因為她不確定她真的只會信奉一神,而且有時她還是會跟父母頂嘴,但這都是基督教的律條所不允許的。不過這類似的問題,師父早就跟我說明過,於是我就引述師父的話,來和她聊聊這方面的觀念。
我告訴她,師父跟我說,經書裡所陳述的是一種境界,一種成為佛的方法,我們該去理解的是這持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而不是不明究理、鑽牛角尖,為持誡而持誡。不然為什麼出家的人這麼多,而真正成佛的又有幾個?而師父雖然沒有特意持誡,但他修行的層級,確是可以讓許多出家師父所心服口服的,這一切都是出發心的不同。我們應該是了解經藏的真實意義之後,確實在生活上的一言一行做實踐,凡事都以善心善念為出發,任何起心動念都以良善為準則,何須硬板板地死守誡條。況且,我們若都可以很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也會知道我們生氣的緣由為何。就算是父母長輩,所有的看法、觀念也並不一定都是正確,有時須要指正的地方,還是必須要溝通說明的,不是嗎?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持正心正念在處理這些事,也並不是說慈悲,就得凡事忍讓,有時過度忍讓,反而是害了對方。
阿門同事又笑了,她說好高深的境界,她會再體悟看看。這是她恭維的好話,也並不代表這番話真的是很高深,只是因為她很單純,所以她很喜歡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