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養成並不是只有這一世而已,會因為每個人累世歷鍊的關係,而或多或少影響著今生的待人處世!天性是也可以扭轉,端看我們是選擇「覺察」自己,亦或是選擇「放縱」自己!
在修行了這一段時間下來,再回過頭去回想自己從小為何跟一般人的思維模式有著一些差異性,我漸漸明白到底是何原因......
其實大部分的人是「結果論」者,而我卻是一個「過程論」(也可以說是「因果論」)者,因為我總認為不會平白無故導致一個結果,所以我以前在跟孩子的爹溝通時,就常會聽他很不耐煩的跟我說:「這些過程不重要,妳跟我講結果如何就好了!」或許我是在徵求他的意見看法,或許我是在跟他陳述事情的發生,我是希望他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下判斷,但他總是不想聽任何旁枝細節,只想我趕快跟他說結果就好!
然而認真想想~任何事情的會發生,就是由很多旁枝細節來推衍這個過程導致這個結果,這是一個因緣的始末,不能以結果就來斷章取義的下判斷。也因此,我那時是比較不能理解為何人總是會「誤解」、「曲解」著很多事實,有時的情勢所逼與萬不得已......其實真的是為難的,也是可以被諒解的呀!
但有時卻因我這樣的思考邏輯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所以常常我就是被誤解的那一個人!
那時,另外還有一件事也是孩子的爹最常數落我的,他總是說我~胳臂往外彎,不像他是那麼的護著家人!但我總認為別人對就是別人對,我們錯就是我們錯,這沒什麼好護短的,做錯的人就要承受做錯事的責罰,這天經地義!所以他便把我認定是會出賣家人,大義滅親的那一個。但這在我的認知裡,卻是本來就該這樣處理事情,只是我也不會捨棄做錯的家人,他有必須該受的罰,但我會陪著他一起走過這個路程。
我認為陪伴才是一種真正支持的最大力量,是給予對方一種無形的支柱,讓他知道有人是願意守著他的,而從中獲得心靈安定的力量並且再學習。而不是一直提供援手,讓對方不知從錯中學,到最後甚至因依賴而喪失了自己原本的力量!
所以基本上我是不喜歡「同甘」的,我喜歡「共苦」的。欲望與權利使人迷醉,但苦難當中的共同成長,這樣的情誼才是難以抹滅!
只是當我與兒子過著「共苦」的生活時,又有人說我在虐待小孩了!常有人跟我說小孩什麼都不懂,要我要幫他「做事情」,甚至是「做決定」......但我卻認為小孩什麼都懂,只要給他一個適當的環境,他便會學著自己做事情與做決定!
以上種種,在以前我很單純的「見山是山」的時候,我直覺就是這麼做就對了,沒什麼好異議的;但在眾說紛云之下,我慢慢的也有點被影響,開始去思考到底自己這麼做是對?是錯?而進入了「見山不是山」的時期;又到現在我明明白白人性運作的邏輯之後,我仍然又再度的回到原本的「見山是山」,也就是我原本的做法與態度是沒有錯的,而這時期的「見山是山」便是一個清清楚楚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的信念了!
至於修行的過程有時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的「見山是山」就很單純認為自己是對的,到第二階段因為跟太多人接觸磨合而產生「見山不是山」的矛盾期,須經過一再的調整與思辯,有時確實會回到「見山是山」,並明明白白自己原來就已經是對的了,所以便永不再產生懷疑!(也或許是原本的大方向沒改變,只須再調整一些細節而已。)
這也很像修行的另外一種講法,一開始是「從無修到有」,也就是從沒感知修到有感知,這意思如同從沒有察覺修到有所察覺,也就是從本來沒有發現自己的行為有所失誤,進而發現自己是否可以做什麼樣的調整會更恰當些。然後再「從有修到無」,從有所感知修到不必去感知即見實相,這意思如同在有所察覺之後,明白一切都是生生滅滅恆常存在的道理之後,回歸單純的平常心來看待即可,也就是我們雖然可以感受萬事萬物的變異,但並不受它們的影響,因為世間理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是融入它們的與它們共存,而不再心起任何變異。
所以,人通常都是要先察覺自己為何跟別人不一樣之後,不想麻木不仁、不想不知不覺、不想我行我素,因而起了一顆探究的心,才容易引導自己進入修行的核心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