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從我去禪修道場那位上師的著作當中所節錄下來的文章,聽他們禪堂的信眾說~這上師的著作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當內心有所困惑時,只要在心中默請上師開示,然後任意翻開此書,便會在翻開的那一個故事的某一個句子裡找到心裡所要的答案。
這樣的說辭對我來說是很熟悉的,因為也常有格友跟我反應,當他們內心在思考某些問題時,過不久就會看到相關性的文章被我PO文出來,或是隨意點一下我部落格的文章,就可以找到相關性的解答。
是因為有自己的這個經驗值存在,所以我才會想說~不然也把這本著作買下來,我來看看它寫些什麼好了!但我目前也沒有什麼疑惑,所以就花了兩天,很認真的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其中最讓我驚艷也最憾動我內心的就是這個故事,所以我才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我前陣子確實有這樣的心結~我有一個身邊的好朋友,他造了諸多的惡業,但他從來不覺得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所以當別人有所指正時,他不但打死不承認也完全心不知悔改。但很多身邊的人都被他得罪了,而且還有如蝴蝶效應般地引發眾人對他的嗔恨之心,並加以撻伐。只是更可悲的是~他從不反省自己,反而認為是所有的人負了他而已!
因為他對我很好,雖然他也常在白目且不自知的情況之下得罪我,但只要他還是好好的來找我,我便就當他還是朋友。不過在我心裡想~做人可以像他做成這個樣子,把自己身邊絕大部份的人都得罪光了,這也實在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而依我的觀察~當時只有我講的話他還稍微可以聽得進去而已。我不忍心看他一錯再錯,曾試圖規勸他好幾回,雖然偶爾他還可聽進一些,但大部分他還是在怪罪別人的如何,而來否決我的諫言。只是在我的眼裡,其實很多別人的之所以會如何,都是他自己去招惹而來的,一個不懂謹言慎行的人,一個只有自己看待事情角度的人,當然到最後是眾叛親離,因為他只認為自己是對,容不下別人的看法,當然也就不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呀!
所以到最後我是也做他的朋友做到心裡有點為難,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認同這個人的遠離他,而我又是一個十分謹言慎行的人,若跟他交往過密,我很擔心讓別人把我跟他畫上等號,說我們是一丘之貉或物以類聚呀!
只是這個衝突在好一陣子之後,我自己便釋懷了,想說算了、沒關係,別人要如何看待我是別人的事,如果我與這位朋友之間還有因緣未了,那也算是我應該承擔的緣份,就算我會因此招惹惡名,有人要把他做的那一份算一些到我頭上來,那應該也是我必經的考驗吧!所以我便還是繼續跟他做朋友.....
沒想到的是~當我做了這個決定沒多久後,這位朋友居然就轉性了,他好像全盤接受我所講他不是的一切,願意改過自新的接受自己往常的錯誤之處,肯正視自己的缺點,並修正自己的過錯。此時我乘勝追擊,我告訴他:「每一個人都像是反射我們的鏡子,我們的所做所為皆在別人的眼中反映出一種相貌,來讓我們反觀自己,就像照鏡子一般。如果每一個人所講的話,你都肯聽到心裡面來反省自己,尤其是你痛恨或討厭之人,你也是如此的話,或許你會得到大成就!」後來,他真的有在朝這樣的方向調整了,漸漸比較敞開心來聽別人在對他訴求些什麼......
但上一段的結果,我也不能說「沒想到」,我修行到後來便是十分明白~很多的境遇是老天爺要我們再轉念而已,只要我們的念頭一轉過去,當下的那個難題自然會連根拔起的離我們而去,只等我們哪一刻真想開也放下糾結為止!
所以這件事並沒有再成為我的困惑,但「佛陀夫人」這個故事的出現,卻讓我釋懷了更多的心結。原本我是用「忍辱承擔」來看待這件事情,而這個故事解開我最大心結的地方是~不用因為朋友做惡就非得離他遠去,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才有辦法再找機會渡化得了他。而且別人是因為我們所展現出來的人格特質來定義我們的,並不是因為自己的親人、好朋友有所過錯,就會完全否定我們這個人。
就像佛陀夫人的丈夫雖然無惡不做,但大家還是願意親近佛陀夫人的呀!所以我必須要相信自己才對,而不要去認為自己的人格與信用絕對會被別人所拖垮。若會,一定也還是自己有所不得宜的地方才會導致。但也一定有部份人群就是會如此一竿子打翻一條船,這也都沒有關係,人性本就如此,大家會持不同角度呀!
因此,遇到任何境遇承擔要有智慧,取捨也要有所智慧。不要一個不如意,就推翻所有的情誼;但也不要明明自己就受不起,還硬是要跟對方攪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