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多或少都做過讓自己後悔的事,有人終其一生活在悔恨當中,不知如何跳脫;有人遇到抉擇就裹足不前,深怕自己做錯決定事後反悔。但如果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心裡要的是什麼,也選擇了自己所想要的決定時,就算事後的演變不如內心所期盼,難道不能坦然接受並且面對,難道一定要用悔恨的心來遣責自己嗎?

雖然我並沒有平順的一生,而這大半輩子以來,也是風風雨雨、起起落落,但因為這條人生路都是我自己走出來的,所有的十字路口都是我自己決定要向左轉或向右轉的,我清楚當下為何做這樣的選擇,我也願意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有錯誤就承擔修正,繼續選擇下一個路口要如何走,很少停留在原地打轉,也沒有時間在悔恨過去中渡過。所以我心裡沒有後悔這兩個字。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父所領悟到的法,都是唸經中所得的論調,將不懂及疑惑之處帶進去靜坐,靜中生智慧有了答案之後,再放空去做融通的靜坐,慢慢才會有真正的答案出來。有了這些答案之後,接著就要去做修行悟法的動作。

而在這修行當中,很多師兄、姐在大部分宮廟的做法便是靜坐,雖有時神明也會來練練乩身,但悟法仍是以靜坐為主。當修得不錯之時,在靜坐時會出現一些現象、感覺、感應或是看得到,甚至開始會有說靈語、開天文等現象,這時神明偶爾也會來給一些如令旗、法器、印章……諸如此類的東西。這時大部分的人就開始會有疑惑出來,想到處去問~所說的靈語是什麼意思?開天文的內容是什麼?領神明給的這些東西又要做什麼?因此就產生種種的疑惑出來了。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個人的標準並不盡相同,對同一件事的感受度也不會一樣,甚至會持完全相反的看法,這全是因為每個人起心動念的原始點不同,思考邏輯也不一樣所造就,所以真的有必要在這差異點上爭鋒相對,非得斷論出個所以然來嗎?

佛教徒同事跟一位黃老師學古箏,基於尊師重道,也基於人情世故,當這位黃老師要辦古箏演奏會時,彿教徒同事會幫這位黃老師設計宣傳海報、DM、節目單、入場卷………等印刷製品。從我跟她成為同事以來,我就知道她常在處理這些事,她非常用心在做這些事,所呈現出來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只是常搞得自己很累,要絞盡腦力,也常熬夜晚睡的,還要抽時間發落相關印刷事宜,但她就是盡心盡力做好這些事,花在這上面的心思,遠超出在公司上的表現。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早上,佛教徒同事拿了一封mail列印出來的內容給我看,這是某主管對公司清潔太太的指控,說她並沒有依照上級的指示,將每日該負責完成的工作區域清理乾淨。另外,佛教徒同事又將她的手機拿給我看,裡面有一封這位清潔太太針對這個事件而傳給她的簡訊,裡面提出了自己的無奈與苦處,她希望佛教徒同事可以給她一些建議。我當然知道佛教徒同事又想把事情推到我頭上來,其實她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難題。我是認為她該學著自己去面對人性了,不能老是活在自己的框框裡,人家找的是她,又不是主動找我的,所以我這次沒想插手了,就讓她磨練一下自己。

而不插手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這位太太常以叼唸的語氣在說話,而話裡的意思幾乎都是在抱怨。我知道跟她談的話,也是大概要聽她唸個半小時以上,而至於我看到的問題點,只有簡短的一分鐘便可以回答完畢,只是說了,她也未必聽得進去。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師父是從喪母之痛頓悟過來的,而在這之前他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封閉期,把自己關在家裡,不想接觸任何人,直到願意再出來,跟著老師學風水。也因跟著老師到處幫人看風水,看了太多的入殮儀式,因而體悟出人世間生死的無常,於是師父問自己,人在短短的一生到底能留下什麼?

這時,他反觀觀音師父,祂於數千年前成佛以來,時間對祂來說是永無止盡,平凡人的一生對祂來說只是曇花一現,既然時間對人來說只是短暫,那如何在這短暫之中,創造永恆呢?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既然我稱頓悟之後的這十年為過渡期,就表示我雖在心態上經過大轉變,對事情看法也有所改變,但行為、舉止並沒有跟上來,我仍然用我行我素的作風在生活。是經過這十年慢慢的調適,直到啟靈……我知道要改變自己行為、舉止的時間到了。但因為心靈導師還未出現,我知道要改卻不知從何改起,而且身邊的人一個比一個以私我為出發點,很少會考量到對他人應有的尊重,既然大家都不講道理,我就仍然維持擺爛,想說就等到有人可以用「理」來服我時,我才願意作完完全全的改變。

遇到師父後,也聽了他為我說法半年的時間了,而他所說的這些「心法」,其實就等於我一直在等的一個「理」字,就是師父的說法有辦法讓我心服口服,所以我在這半年待人接物的心態上是改變最大的。少有激昂的脾氣、沒有吞忍的悲情、可以用心去感受他人的起心動念而不太受影響,不然我之前是不想聽別人跟我說些有的沒的,因為情緒容易被牽引,而招惹上對方的負能量。現在心靜了,而且在聽了這麼久的心法後,思考邏輯展開了一個算是平衡的架構,所有的念頭都可以進出自如,也就是吸收得進來,也可以很快的排解掉,所以罣礙也慢慢變少了,既無罣礙,可以坦誠面對的事情就更多了,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的最大感想。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其實頓悟的點只是人生觀轉折的一個點而已,然而人生道路崎曲又九彎十八拐的,所以可以讓人有所體悟的點並不會只有一個,但「一理通、萬理徹」,當一個道理領悟得很透徹之後,其它的道理就同理可證,不容易再困惑了。

是種種的痛讓我體悟到人生的無常,既然人生是無常,緊緊抓在手上的那些東西又有何意義之有,既然所具意義並不大,何苦讓自己為這些手邊之事干擾自己,所以我手放開了、心也放開了.............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an 16 Thu 2014 12:36
  • 頓悟

這是兩年前寫的文章了,本因為想說太多負面的字眼,就跳過沒來再發表,但好像沒有先講「頓悟」,就來講頓悟之後的圓融,大家比較難體會這中間的過程轉折與如何來融通,所以經由格友的提醒,我還是把這篇頓悟再PO一遍~

有時人生的最低潮,便是自己快要開悟之時,而壓到最谷底後的反作用力,便是將自己推向另一紀元的最強大能量………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些話原本是師父在說明如何身、心、靈的淨化裡所提到的,而修整脾氣確實也是淨化自己身、心、靈很重要的一個環結,很多的心魔都是因自己的脾氣而起,所以我覺得蠻重要的,就特別再用一篇文章,另外來闡述如何修自己的脾氣。

師父強調,如果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人家說什麼都不會隨之入境,讓自己的情緒不隨他人而起舞,自然就不容易發脾氣了。雖說人偶爾會耍耍脾氣,但要想想為何他人要受這樣的脾氣,或別人沒事為何要當個受氣筒。至於會發脾氣的原因,是表示自己對某些事情仍然有所執著,自己的心性尚未懂得放下及自我檢討。但當一個人修行越好,相對的就越懂得放下,越懂得不入他人的境的情況下,就越不容易生氣。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師父從靜坐中領悟出來的法,可以讓身、心、靈達到一個乾淨的程度,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有一些困難度的。就如之前師父在文章裡所強調~離境、不入境、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一般人都很難給自己一個標準答案來執行的。

而身、心、靈的淨化,最首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弄乾淨,可以讓自己擁有一顆純潔的心,但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每天面對種種生活上的事情,如工作上的事情、煩惱的事情、家人相處的事情………,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就習慣性的起心動念,就算師父目前修到這樣的層級,也是很難做到完全的不起心動念的,因為大家畢竟還是人呀!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