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這天我跟總編輯約好到他的出版社談我寫書的內容,其實我也已經寫好四萬多字了,大約佔整本書的一半,是我計劃當中實修的部分已經論述完畢,當人在實修上札好根基之後,他的人格特質會跟著改變,我是預計跟總編輯談完這一次之後,看他是否有相關建議,我接著再繼續寫後續轉折的這個部分........不過我也很明白人生無常是常的道理,所以我總隱約感覺著~應該還是有「變數」吧!

見到總編輯時,他並沒有急著跟我談書的內容,反而他最想了解的是~我這一年以來到底遇到了什麼事,為何可以讓我起了那麼大的變化!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大家看完以上兩個例子之後,是否會覺得我這樣的人會不會活得太累呀?活像個名偵探似的,任何蜘絲馬跡都可以知道得這麼清楚,我是不是聚精會神地去鑽研著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又或者我會因為知道的事情反而來干擾自己......

然而事實跟大家所想像的剛好相反,我是在極度放鬆的情況底下,反而覺知力會特別的敏銳。像第一部畫家的影片,我是早上起床在蹲馬桶時打開來看的,就輕輕鬆鬆自然的看,而且我還正在「上廁所」咧!而第二部片子我是連看都還沒有看,只不過我正在做瑜珈,就輕輕鬆鬆很自然的聽而已,然後我就明白這整部片子的調性了!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8.02這天師父沒什麼行程,他看我正無聊的試用著自己新買來的瑜珈輔助工具,於是便問我要不要看片子?我告訴他~我現在正在忙著(做瑜珈),等他片子準備好了再叫我。誰知沒兩、三下的功夫,我就聽到他的電腦傳來影片的片首音樂了........為了寫這一篇文章,我特地搜尋了一下,把這音樂找出來,大家可以聽聽看~

我當時正做著瑜珈,沒有看到任何畫面,就只是有聽到電腦播放出來的音樂聲而已,聽了三十秒之後我就有結論了~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位接觸修行已經快二十年的朋友跟我說:「修行只要可以好好靜坐,然後就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跟我一樣都沒有神通,他跟我一樣都在幫別人調理身體,而他的這一句話我卻是相當的有體悟,而且除了跟他一樣用在調理別人的身體之外,我更是用來體驗生活。

他的確切意思是~我們只要好好靜坐,讓心可以在靜坐當中練到某一個沈靜的程度之後,確實察微觀細的覺知力可以讓我們挖掘出很多蛛絲馬跡,並明白源頭的道理到底是什麼。如果我用調理身體來說明,沒有從事這行業的人或許體會不出來我在表達些什麼,所以我最近遇到兩個還蠻生活化的例子,就用這兩個例子分享給大家囉~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十  

如果你在我的部落格中獲得了什麼 請謝天、謝地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位格友看了「有」與「無」之間(下)這篇文章之後留了一段感言給我~

師姐晚安: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ul 29 Wed 2015 22:18
  • 反省

2015.07.28有位朋友在內心糾結了十年的一個心結(過程涉及穩私不在此詳談),她問我~想請問妳我應如何去面對呢?若不想再掀起事端不再解釋,我又該如何說服自己的心呢?我又應該如何檢討自己的錯誤呢?

在我想回覆她問題的當下,我發現怎麼所有的答案都剛好是我這幾天所寫的文章重點,只不過我都只是帶過點到為止而已。所以我想這也是老天爺的巧妙安排,祂明白應該很多人體會不出來,也應該是我闡述得不夠到位的關係,所以祂才又派了這一個功課,好讓我來深入說明清楚。不過我確實常常會這樣,就突然間很想在某個場合講什麼話,但所講的內容都剛好會是在座某些人正好遇到這些疑惑的當下。或許這些文章真的是事前為她準備的吧!所以我就整合了一下回覆給她~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父把眼睛閉上一陣子,又過了一會兒之後......

他:我知道答案了!我剛剛入定進去思考行禪為何「觀」不出去的問題,我知道癥結是出在「默念口令」這個動作上,它會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口令與肢體的執行之間,其它的就完全不會發現,也就「觀」不到了......所以默念口令是很容易可以靜下來,但卻無法做到觀的動作!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最近我在現實生活當中跟朋友分享修行心得時,蠻強調「靜、觀、覺、受」這一個循環的,因為這是我在寫書時往內心整理的當下所「內求」出來的心得,所以這個觀念我是在寫書當中都整理過一遍了,當然會在口頭分享時~朗朗上口!而我也體會出無論任何的修行方式,例如靜坐或行禪.....我們都要在這當中可以去做這樣的實際體驗,我們才有辦法去明白它的髓並實踐在生活上。所以我也強調,如果大家的修行方式無法照「靜、觀、覺、受」的層次體會上來,一定要試著把自己的問題整理出來發問,才有辦法再持續精進下去...........

就在我對外講出這些話之後,師父也有在場,他事後也有跟大家分享一些修行心得,只是他聽完我所說的話之後,當天晚上他跟我討論著一些修行的想法,話題是這麼來切入的~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聖賢,所以我們只有學習去明白真正的「有」之後,才會明白何謂真正的「無」。

例如上一篇文章的朋友,他必須完全「有」理解金剛經之後,便可以自然而然就直接明白網友是完全的「無」惡意。

古聖密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